知名篮球评论员杨毅此前曾就休斯顿火箭队在后场核心选择上的决策发表过看法,他认为火箭队当初选择签下弗雷德·范弗利特,而非迎回旧将詹姆斯·哈登,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其核心论据在于,他认为当时的哈登在篮球心态和求胜欲望上已显疲态,不再具备带领一支年轻球队重建所需的那股心气。
杨毅指出,火箭队当时正处于彻底的重建周期,队内充斥着大量需要培养和赋予球权的年轻球员。在这样的背景下,球队需要的是一位经验丰富、职业素养过硬,且甘于扮演导师角色的老将,而不是一位仍需大量持球、以个人进攻为核心体系的超级明星。范弗利特的职业生涯轨迹,正符合这一需求。他作为冠军球队成员,拥有总冠军经验,其坚韧的防守、无私的分享球以及关键时刻的大心脏属性,都被视为能够帮助年轻球员成长的宝贵财富。他更像是一位场上的教练,能够以身作则,将赢球文化和职业态度灌输给杰伦·格林、阿尔佩伦·申京等未来核心。
反观哈登,杨毅认为,尽管其个人能力毋庸置疑,历史地位远在范弗利特之上,但当时的哈登似乎正处于职业生涯的一个十字路口。在经历了篮网和76人时期的冲冠未果后,哈登给人的感觉是对于漫长的常规赛已经缺乏足够的专注度和持续的拼搏动力,其更迫切的目标可能是追逐一枚总冠军戒指,而非耐心陪伴一支年轻球队经历成长阵痛。如果火箭当时选择签回哈登,球队战术体系势必会重新围绕他展开,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年轻球员的成长空间和发展节奏。同时,若哈登的心态真如外界所猜测的那样“没了心气”,那么他对球队更衣室文化和竞争精神的潜在影响,可能会与火箭重建的长期目标相悖。
因此,杨毅的观点总结来说,火箭管理层的选择是基于球队特定阶段的需求而非单纯的球员能力对比。他们需要的不是一位可能心不在焉的超级巨星,而是一位稳定、可靠、愿意传帮带的领路人。从这一角度来看,选择范弗利特被视为一个更务实、更着眼于球队长期健康发展的决策。当然,这一选择的对错最终需要由时间和战绩来检验,但杨毅的言论清晰地指出了当时决策背后所考量的关键因素。